工业设计课程

工业设计造型基础第6课:造型的尺度与其它要素的联系

2016-8-1 15:42:01浏览次数:

工业设计造型基础第6课:造型的尺度与其它要素的联系


注:本文下载附件包括:ppt \ doc


在前一节工业设计造型基础第5课中,我们论述了在自然形态中生物的尺度与其形态相互适应。也就是说,通过自然选择,生物具备有适应尺度的形态。那么,在造型设计中,尺度和造型的关系是怎样的?首先需要具体分析尺度与其它造型要素的联系。

美好的造型是“形态”、“材料”、“结构”、“工艺”和“尺度”等要素生动的平衡,构成合理的机能,适应特定的环境。造型基础从综合角度探讨各造型。要了解尺度与造型的关系,须对造型尺度因素采用“解藕”分析的方法,在相对单纯的理想条件下,分别探讨尺度因素与其它因素的相互关联。


本节分别学习造型的尺度与形态、材料、结构和工艺的联系。

4.1 形态与尺度

人们生活的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是一个有形世界。通过生活和生产实践经验,人们逐渐形成了形态意识和概念,并能够根据经验和联想对形态进行判断和评价。形态是造型最主要、最直观的因素。造型的形态与尺度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基本形态的尺度变化;第二,形态排布的尺度比例变化。

4.1.1 基本形态与尺度

所谓基本形态即点、线、面、体四种基本的形态。尽管万物形态变化无穷,但都可以归结为是对基本形态的组合、重构。造型设计中的基本形态与几何学的基本形态之间一个重要的区别在于尺度的限定。


几何学中的点、线、面、体四个基本形态,是纯粹抽象的概念。例如,点只具有空间的位置却没有任何维度上的尺度;点移动的轨迹形成线,线只有一维长度而没有厚度和面积;面只有面积而没有厚度和体积。但是,在造型设计中,我们谈到的点、线、面、体都是指由视觉或其他知觉所引起的形象的意识。这些形象是具体的,与几何学上对点、线、面、体的概念是有差别的,它们是与人的视觉感觉体验到的具体形象,与人们的生活经验是密不可分的。

 

几何意义上的点、线、面只能够被人们思维理解、描述,存在于思维中。为使它们为造型设计所用,就要给这些几何学概念上的点、线、面赋予不同的尺度、使其直观化,变成视觉形象,并使它们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经验相协调。这样,这些基本形态才能呈现出各自特征,在造型设计中发挥作用。


严格意地讲,被赋予尺度的基本形态都是以“体”的形式存在的,但根据第二章中所述的尺度感知理论,它们会在特定的环境中被人们看作是“点”、“线”、“面”或“体”,具有一定的主观性,随着环境或条件的变化,这种感知也会发生变化。如图4-1,容器都是以体的形式存在的,但随着尺度的变化显现出不同的性格特征。


造型设计中,点、线、面、体等抽象概念的具体化,是给它们赋予特定的尺度,不但赋予这些要素的位置、长短、厚薄,并赋予大小、粗细、体积、形状等等。有了这些变化,它们才能在造型的排列和重构中发挥出各自的特性。下面具体分析点、线、面、体的尺度变化在造型设计中产生的效果:


一、点的尺度。

被赋予特定尺度的点,不仅具有空间位置,而且具有不同的形状、面积和体积,在不同的环境下具有特定方向的连续性和扩张性。在造型设计中,如果一个形态与其周围环境或其它形态相比较时,能够产生凝聚视觉的作用,它就可以被看作是点。例如,普通的圆形盘子,相对于盘中的水果,显现出面的特性,但相对于大的餐桌,则显现出点的特性,产生凝聚视觉的作用。可见,点的尺度的变化首先会影响它凝聚视觉的效果。


点的另一个特性是可以通过对视线的吸引而导致心理的张力。当一个点单独出现时,注意力便集中在这个点上;如果有两个以上的点同时出现时,点的大小不同就会造成不同的心理感受。如果点的大小相同,视线将会在这两点之间来回反复;如果两个点大小同,视觉通常沿着由大到小或由近而远的顺序移动,在心理上也产生移动的感觉,如图4-2是点和线的尺度特征在平面造型中的表现。


二、线的尺度。

在造型设计中,线不仅具有长度,还具有一定宽度和厚度,同时也具有相对的面积和体积和截面的式样,但它仍然是以长度为主要特征。如果一个形态在一定的空间环境中,与其它视觉要素相比较,能够显出连续性和延伸性,就可以被看作是线。


线的尺度特性中,宽度和厚度在形式排列和重构中显得更突出,尽管线是以长度为主要特征。


线型具有适度的宽度、面积或体积时,它的造型表现力将非常强烈、充分,能够产生更鲜明的视觉效果。


尺度不同的线产生的心理反应不同,一条较细的直线能表现出锐利、敏感而快速的效果;一条较粗的直线却显露出刚强、稳健而迟缓的感觉。虽然两者在视觉上都显现出线的特性,但心理效果却区别很大。


三、面的尺度。

面是线的移动轨迹,造型设计中的面具有特定的面积、体积、形状等属性。面的形状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经常采用的形有:几何形、有机形、不规则形、偶然形等等等。面的尺度变化是建立在面的形状的基础上的,面的尺度变化会产生强烈的视觉变化,能够引起视觉的移动,能够产生封闭或通透的不同效果,对视觉的吸引以及产生的心理量都不相同,如图4-3,是设计中面的运用和尺度变化的比较。


四、体的尺度。

体是具有长度、宽度和深度的三维实体,是形态最广泛的存在形式和感知形式。如果一个物体再空间中能让人们感受到较明显的长度、宽度和深度,我们便认为它是体。体可以由点、线、面等基本形态共同构成。体的尺度变化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尺度变化产生体的体积感和重量感变化,如图4-4。


立体的重量感分为正量感和负量感两种不同类型。正量感是实体的表现;负量感则是虚体的存在。以点、线构成的立体或由透明面构成的立体,所显示的就是负量感。只有表面封闭的立体才具有正量感。无论是正量感还是负量感,随着体的尺度变化都会相应的变化。这在第二章中已有论述。


其次,一个体中各部分比例关系变化造成体的势态和韵律的变化。


由点、线、面和块体等多个体元素可以构成的复杂形体。其中每一元素的变化都会影响到整个形体。我们先从比较纯粹的点立体、线立体和面立体开始分析。


点立体是指以点的形态在空间构成的形体。由于点只占据小部分的空间,所以能形成穿透性的深度感,通过点的尺度和位置变化,可以产生活泼的变化与韵律效果。线立体是以线的排列、交织在空间构成的形体,在视觉上给人以轻巧活跃的层次感和序列感。线的长短、粗细变化在线立体中对形体起着重要作用。面立体是以面构成的形体。即由面的排列或转折构成形体。弯曲因所占的空间层次不同,而给人虚实交错的感觉,当视线移动时,会产生忽虚忽实,时轻时重的多样变化。在造型设计中,通常是点、线、面、体的综合运用,它们的尺度变化特性在整体中发挥着同样的作用。如图4-5,是迈金塔于1902年设计的高背椅,夸张的尺度关系成为它的特征,完全出于对形态的探索,摆脱了固有观念的束缚,体现了尺度与形态的关系。


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不同尺度的体具有不同的物理属性,这是自然规律的约束。


1、从空间几何的角度来看,造型体的尺度越大会具有较大的体积和容积,具有相应较大的重量和能量。它的造型式样必须与它的重量和能量相适应,否则体的稳定性较差,很容易受到破坏。


2、尺度较大的造型体,表面积相对较小。这一现象在第三章中作过介绍。那么,这种体积与表面积不成比例变化的现象,在造型设计中有何作用?


首先,大物体相对小物体来说,由于相对表面积较小,所以它得内部受外界的影响小较,不容易与外界进行交换。举一个通俗易懂的例子,小土豆容易蒸熟,大的相对较难。这种特性常常在造型中默默的发挥作用。设计中常常用不同的造型来扩展或缩小造型的相对表面积,或者发展内部结构,以满足功能需要。


再者,体积与表面积的比率决定物体的运动方式是以重力体系为主还是以表面力体系为主。比如,纸张表面积相对较大,主要体现受表面力的作用,而纸团主要体现受重力的作用。随着尺度的变化,影响物体的运动的重点会在两种受力体系中转移,必然会形成造型的差异。


4.1.2 形态排布的比例和尺度


比例是造型尺度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形态排布中,形态单体的尺度变化产生比例,和谐的比例对形态来说非常重要。这一点我们可以从生物形态的比例中体会到。鹦鹉螺的形态能很好的说明形态比例的和谐产生的美感,从螺的剖面图里,可以看见一个整齐有序的螺线,线型自然、简洁、美丽,而且反映出螺的生长变化过程。


对比例的探讨是许多美学家的兴趣所在。造型设计能力的培养中,不仅要了解前人对比例研究的结果,更重要的是亲自体会和感受不同比例产生的效果。


依据何种尺度关系进行比例分割和排布,一直是造型设计的一项重要任务。造型比例不仅决定着造型对人视觉的冲击,也从一定方面意味着造型是否合理。美的造型通常具有适当的、和谐的比例。造型设计中常用的比例有:黄金分割比例、相加级数比例、平方根矩形比例和整数比例等。


“黄金分割比例在造型艺术上具有根高的美学价值,古希腊和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使用最多的是黄金分割,它被后来被学术界确立为经典比例。它的特点在于能够分割出一系列面积,其整体关系非常协调。黄金分割的方法是分割后大者与小者的比率等于总体与大者的比率。”[1]许多成功的造型,都是以黄金分割为依据,例如古希腊雅典女神像、巴黎圣母院、巴黎铁塔、维纳斯女神和阿波罗太阳神的塑像等。


相加级数比例接近黄金分割比例,与黄金分割具有相似的效果。它又称为为菲白南希系列,即1、2、3、5、8、……


平方根矩形比例是指矩形两边之比是自然数的平方根。√1矩形即正方形,具有端正稳重的感觉;√2矩形有稳健的气魄;√3矩形则线的俊俏优美;


整数比例关系简单、渐变,给人以清晰条理、秩序井然之感。


造型基础对比例的学习不仅是掌握这些理论,更重要的是实际运用这些比例关系,体会直观的感受,培养对空间比例的直觉。


可以借助一定的材料,结合点、线、面的特性来学习和体验空间比例。例如,在限定的空间内,从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创造和谐的分隔,创造出视觉和心理的均衡感,体味不同比例产生的平衡关系。如图4-6,是在正方形的基础上对各种比例关系的探讨。可以按照基本的数学比率来分,也可以完全凭感觉来分。体会比例产生的视觉和心理的平衡。


4.2 材质与尺度

造型的材质和尺度有紧密的联系。材质限制造型的尺度范围,尺度影响材质的发挥。任何造型活动都必须依托一定的材质作为载体在一定的尺度范围内来创造。缺少材质,造型活动就无法实现;尺度不恰当,造型亦无法成立。了解材质和尺度关系的目的,在于使材料在其恰当尺度内得到有效的发挥,并使质感充分流露。

材质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材料的组成及其性质,如木材、石材或钢材等;另一方面指材料的质感和肌理,通常指表面的感觉,属于视觉与触觉的范畴。无论是材料性质还是肌理都与尺度有密切联系。


4.2.1 材料物理属性与尺度

材料具有众多方面的物理属性,其中有一些属性直接或间接与其造型的尺度产生关系。通过分析,归纳出如下与尺度有关的材料物理属性:


强度:材料抵抗外力破坏的性能称为强度,材料的强度与尺度的联系最为密切。材料强度的大小直接影响造型的尺度。强度高的材料适应的造型尺度广,尤其是跨度大、高度大的造型对材料的强度的要求很高;强度低的材料只适应较小尺度的造型。


硬度:其实是强度性能的一个方面,指材料抵抗压迫、磨损或刻割等外力作用的性能。例如,石材硬度较高,泥土硬度较低。石材能够堆砌成高大的建筑,也可雕刻成精巧的器具,泥土只能建造低矮的房屋,但陶土经过烧制硬度大大提高,就可以制作精巧的器具。


弹性:指材料受外力作用发生变形,外力除去时能够恢复原来的状态的性能。如橡胶和弹簧等属于弹性大的材质,石材为弹性小的材质。弹性形变与造型的尺度有关系,根据胡克定律的描述,“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成正比”。弹性系数由材质的弹性属性决定,变形量则与造型尺度有一定关系。造型设计中应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弹性的材料,同时掌握好材料的尺度,例如厚度或长度。这样才能产生适度的形变或弹力。如图4-7,靠背的弹性和宽窄有关系。


导热性:指将热量由材质表面传到另一表面的性能,如金属为导热性强的材质,石棉是导热性弱的材质,导热能力还与造型尺度有关,厚而窄的物体传导热能力弱,宽而薄的物体传导热能力强。

材料的振幅和频率:材料发生震动属性和它的尺度有密切的关系。例如,最简单的单摆震动,它的频率只与它的摆长有关。


4.2.2 材料形态与尺度

一、材料自身的尺度影响造型。

由于不同材料的属性不同,无论是自然材料还是人工材料,材料自身的形式都有一定的尺度限定,例如石材多以块状形式存在,5立方米以上的巨石很难开采和运输;木材多以板状或线状形式存在,长8米以上,直径80公分以上的原木就很稀少。


人工材料中,尺度的限定更加明显,所有人工材料都有一定的规格。造型设计要充分的利用材料,避免浪费,对所使用材料的尺度规格要有很好的掌握。例如,设计不同的图书,根据不同的需要和阅读环境,图书的形态是不同的,但不论怎么变化,都要根据纸张的规格来选择合适的开法。许多优秀的设计作品,能够体现出设计者对材料尺度的熟练掌握,真正的物尽其用。这在资源日益匮乏的今天,值得我们注意


二、材料的形态影响强度,从而影响造型尺度。

在造型基础的许多课题训练中,我们能体会到材料强度与造型的尺度关系最为密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称为强度,分为: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变形强度、抗剪切强度和抗扭曲强度。”[1]


材料的强度一方面取决于材料自身的物理属性,另一方面取决于材料在使用中受的力的方式。而后者是我们在造型设计中能够灵活把握的,因而也是造型基础学习的重点。造型基础对材料的学习,不像材料专业那样深入,但对材料在不同受力情况下的形变,以及材料受力时的内力分布等问题的学习,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掌握材料。这些知识有助于人们对形态、尺度与材料的综合理解。


在造型设计中,我们经常试图寻找材料、形状、尺度及受力方向的最佳配合,达到高强度状态,创造高大、稳固的造型。下面以线型和面型材料为例,分析它们如何能够发挥较高强度,支持较大的造型。


(1)、线型材料

对线型材料分别施加“折”、“扭”、“拉”、“压”四种不同的作用力。结果很明显,线型材料最容易受“折”力破坏,其次是“扭”,最难产生破坏的是“拉”力,其次是“压”力。当细长的线型材料受到弯曲力时,最容易受到破坏。材料受到弯曲力而发生折断,实际上材料的一边受到压缩,而其另一边受到引拉,因而遭到破坏。最不容易发生破坏的是引拉力作用的情况。


线型材料受到弯曲时的强度,随着线型材料的断面形状的不同也不同。如果材料断面的宽度增加2倍,它的强度也增加2倍,所以在许多情况下将线材的断面做成“工”字形或中空的形态,这样既可以使材料轻便、经济,又增加了它的强度。


压缩力对线材所产生的破坏与长度有关,长的材料比短的材料更容易遭到挫屈。挫屈的方向会朝向厚度薄的一侧。


当线材作为受拉力材料时,抗拉强度与线材的长度无关而与材料的横截面大小有关。材料横截面越大则抗拉强度也越大。当材料表面上有凹凸不平的现象时,力量就会集中在最凹的部分,因为凹陷部分最容易遭到破损。这是由于在有缺陷的部分应力会集中的原理。这种现象可以称之为缺凹效果。例如,对于同样表面积的一张纸施加拉力时,有缺口的部分就容易被撕裂。


(2)、面型材料

当面材受到拉力作用时,它所受到的破坏程度与材料的宽度有关,常常是在最窄的地方断裂。这也是因为应力集中在材料最窄部分的原因。


面型材料平放时,上下方向承受压力的能力很弱。如果将面材进行折叠,则上下承受压力的能力就会大大增强。如果在折叠的侧面加以固定,其强度就会更强。


面型材料竖放时比平放抗压能力强。如果将面型材料折叠后竖放,抗压力就更强。如果材料弯曲成弧状断面,那么承受凹向来的压力能力较弱,承受凸向来的压力能力较强。了解材料抗力的方向性,就可以充分的利用材型变化来达到大而牢固的造型。如图4-8,是对材料、结构和尺度的探讨。


4.2.3 材料的质感肌理与尺度

质感是材料表面引起的感觉,也是造型表现效果的重要因素。质感由触觉所引起的,但在人的视觉经验中,也可以获得触觉所转移的经验。所以视觉也能感知不同的质感。同一造型,因其质感和肌理不同,效果会截然不同。同样尺度的物体采用不同的肌理会产生不同的量感;不同尺度大小的造型适合不同的肌理。巧妙的运用质感和肌理可以强化或减弱造型的量感。


在造型基础学习中,作这样的试验:在几个同样的造型上使用不同的材质和肌理,比较他们的心理感受的不同。可以发现,粗糙的肌理给人以厚重的感觉,有助于强化造型的体量。细腻的肌理给以平滑、含蓄的感觉,可以弱化造型的体量。肌理经常被用于家具、产品以及建筑的表面,不同肌理的使用能够大大丰富物体的造型含义。如图4-9,古代城门上的乳凸钉,不是仅为结实,它的主要作用是装饰,增强了门的心理量感,显着威武和庄严。


4.3 结构与尺度

结构是布局、组成、连接的意思,表示在一系统中合理安排构件,组成一个统一体的方式。在造型设计中结构因素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在设计具有一定空间尺度的造型时,设计师不仅要运用线和面,而且必须考虑体积、质量和空间等尺度关系。这就要求设计师要了解不同的结构方式,并运用其中所蕴含的美学要素。不同空间尺度的造型需要不同的结构来支持,下面总结出一些能够扩展造型尺度的结构,和一些能够压缩造型空间的结构。在了解结构的物理、机械形式同时,还体味它们的美学含义。


4.3.1 能够扩展造型尺度的结构

人们对材料、工艺和结构的知识掌握的越来越多,造型活动越来越自由,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创造出大尺度的造型,例如,桥梁、厂房、高层大厦等等。下面总结出一些在这些大尺度造型中常用的结构,参考图示4-10。


一、行架构造。

行架是用线型材料,以铰接的方式组合成三角形,并以三角形为单元组成一个构造整体。行架中各单元之间互相起支撑作用,所组成的构造整体性强,稳定性好,空间跨度大,能充分发挥材料的强度。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和现代钢架结构的建筑物,都是采用行架构造。这种构造只能受到压缩力与引拉力两种外力的影响,所以能用很少的材料建造起很大容积的建筑物。


行架用细长的线型材料构成,所以能构建出体积很大重量很轻的构造体,这是行架的最大特征。行架结构应考虑到细长的材料在组合中受到压缩力时,容易产生弯曲或折断的现象,因此组合时要充分考虑到材料的合理使用。


首先,必须仔细考虑行架中每根材料的受力的形式和大小,并以此来确定它适当的粗细,从而避免材料遭到破坏。同时对材料的断面形状应加以考虑,较强行架的强度。


其次,应避免材料在铰合点以外的地方受到压力。当压缩力作用在节点上时,压力能够沿轴向进行,不易引起材料的弯曲,这样才能保证行架整体的稳定性。


最后,行架中材料与材料的联结节点,都应使用铰节点。这样在材料之间只传达压缩力与引拉力,而不会传达弯曲力。当受到外力作用时,铰节点会吸收一部分的能量,能够缓解在局部产生的冲击力。


二、堆砌结构。

把材料重叠起来做成立体的构造物称为堆砌。堆砌可以说是最早的造物方法,由于体量大的块材超出了体力劳作时代人们的搬运和处理能力,所以人们使用小块材来堆砌制作出大规模的构造。堆砌是靠物体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来维持结构的稳定。


堆砌构造有具有很强的抗压性能。例如,埃及金字塔是采用堆砌构造,希腊神殿等建筑也采用堆砌构造,都是利用石材的叠加,来建造出坚固的墙柱和宽阔的空间。


三、拱与悬索结构。

拱与悬索都是弧形结构,拱与悬索优良的受力的特性可做成很大的跨度,有的可达数百米,许多建筑和桥梁都采用这类结构。拱是一种有推力的结构,拱内应力是压力。拱的压力与拱高有关,高度愈高压力愈小。与拱相反,悬索受到的是拉力,圆形悬索结构如同一个自行车轮,外围梁受压内环受拉,因此在支点处并不构成水平推力。例如摩天轮。


四、折面结构。

当一张纸平放时是很软弱的,在上下方向强度很差。若将纸折叠成瓦楞状,它的强度会提高很多,相当于增加了纸的厚度。像这种折面的原理,广泛地应用于建筑物和材料的构造上。折面原理对木材、金属、塑料等面型材料,都一样有效。


五、壳面结构。

当折面的数量增多到一定量时,折面就形成曲面。例如,蛋壳的曲面,虽然很薄,但却非常坚固。这种利用面材的折叠或弯曲来加强材料强度的壳面结构,常被用在大型体育馆、剧场的建筑中。壳体结构的形式可分为很多种,例如双曲面壳、半圆壳等。


4.3.2 能够压缩造型尺度的结构

有限的空间资源常常需要我们进行造型设计时尽量缩小造型的尺度,而又不影响它的使用功能。这需要借助一些能够压缩造型尺度的结构,参考图4-11:


一、折叠机构

在自然界,通过调整自身尺寸的大小来满足功能需要是自然界生存的法则之一。许多动物和植物通过身体变小来保护自己。这些都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需要。自然界的这些法则为人类的折叠行为的产生,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启示。

“折叠”主要目的是使物品在非使用状态时保持较小的尺度,便于携带、收藏或管理。折叠机构在许多设计中都有应用。常用的折叠方法有以下几种:

 1、压。

“压”适用于弹性较大的柔性材料。当撤去压力时物体可以恢复原有造型。例如图4-11中的折叠杯。

 2、折。

“折”是折叠里最常见的类型之一,适用于布料和软塑料等柔软材料,也可以通过合页结构来实现。

3、风箱形。

 风箱的主要构成是通过褶皱,形成具有伸缩性的袋子。作为一种机械工具,风箱的发明是为满足一种灵活密封的连接需要。因为风箱的设计并非全部以节省空间为目的,如摄影暗房用的放大机可伸格的连接是为了满足镜头聚焦的需要。

 4、组装。

将分散的部分组装成一个整体,在存储的时候再把它们拆开。

 5、卷。

“卷”的物品可以重复地展开与收拢,例如图4-11中的可折叠键盘。

6、铰接。

铰接是折叠的一个重要方式。支架展开时可以形成坚固的结构,并产生较大的空间;收拢时细长的支架非常节省空间。例如图4-11中的折叠椅。

二、滑动机构。

有些折叠物品通过滑动来达到节省空间。例如望远镜、天线、钓鱼竿以依次减小的圆筒,通过滑动和套接来缩小尺度空间。

三、嵌套机构。

两个或更多的套装物,有助于存储时占有最少得空间,如图4-12。

四、扇形机构。

扇子是在一个枢轴上将扇叶穿在一起,并能使扇叶自如的被展开和合拢,由于这种折叠机构展开和收叠的空间大,而被广泛应用于产品设计和建筑与环境设计之中。

4.4尺度与加工工艺

产品造型设计中常用的材料有金属、塑料、玻璃、陶瓷、木材、织物、皮革等。在造型设计中,设计师应对这些材料加工工艺应有一定的了解。加工工艺最主要材料和所要表现的造型有关,还与造型的尺度有关。


由于材料和成型方式的特性,加工工艺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造型的尺度,随着技术进步和加工工艺改良,造型会突破材料的尺度限制发生巨大的变化。例如,玻璃加工工艺不发达的时候,它只能用于较小尺度的造型,很难承受大尺度的造型。随着加工工艺的进步,玻璃可以大面积的用于建筑物,形成玻璃幕墙,彻底改变了建筑墙面与窗的比例关系。又如,现代玻璃工艺可以时汽车风挡玻璃采用开阔的直线型曲面玻璃,使汽车造型呈现新的比例。这些都是由材料的加工工艺对造型尺度的影响产生的。


6-1.zip